新金融

期刊导读

金融的邀约艺术品市场之路

来源:新金融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1

北京荣宝2017春季拍卖会现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南怀瑾曾经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作出的一句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促使了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是如此。可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2000年后取得非同寻常的变革和突破。从简单的书画倒卖、画廊代理、基金运作、P2P模式到后来的文交所、艺术品信托、艺术品金融,甚至现在把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引入到艺术品市场。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也是近几年比较受各行业关注的一个领域。它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基于这一底层技术来构建我国艺术品数据库,继而促进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虽然“艺术品金融”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年,中国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也进行了很多艺术品方面的尝试和创新,想抢占先机进入这一领域。如民生银行推出的艺术品基金、建行的艺术家信托计划、包括潍坊银行等地方银行也在深耕这一领域。银行们正是看到的艺术品投资不同于一般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并且研究迹象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从而可以优化家庭资产配置,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降低风险。据福布斯统计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预计中国中高端富裕人群的财富约为17万亿元,占总额的12.0%;中国中高端富裕人群数量将达1230 万人,其人均可投资资产将超过140万元。而根据《中国私人银行2016》预测,自2015年至2020 年,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约为15%,明显高于同期预设的6.5%的GDP 增速及整体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12%的增速。过去十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额从360亿美元上升到640亿美元,另外据统计表明,房产的年平均收益率大概在12%,全球的股市平均报酬率大概在13%,而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则稳定在25%左右。随着投资者的偏好不断分化,包括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券商等机构也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资产管理市场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正在渐渐形成。投资者也认为艺术品将来会成为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式。

但是“艺术品金融”要真正可行,还要有一套完整的模式而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金融,也不是艺术产业加金融产业。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探索。“但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源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发展,并以区块链技术为载体,以价值链的建构为基础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趋势中,资产化是关键,金融化是核心。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国艺术金融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就需要我们搭建一个平台,一个资源整合并合理合法运用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要有理论创新架构体系,独立的市场运作体系,以及以艺术价值为核心所打造的产业链体系。艺术品金融的本质应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这种特殊性是由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所决定的。这种特殊性既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影响,也受心理效应的影响。因此,艺术金融是作为艺术资源资产化、证券化的一种工具。由于艺术品以及艺术资源的多元化形态,“使用价值”的可重复性以及资源的非对称性等使得艺术金融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服务,它需要专门的风险识别和风控系统。

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的不确定性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产生了诸多的乱象。例如,艺术市场诚信机制的构建问题、艺术品的定价问题、税收的监管问题、市场的退出机制问题等。当然,这里问题的关键还是市场上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市场上的“拍假”“假拍”和造假问题突出,艺术品交易的可靠性是艺术品市场的焦点问题,也反映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难度。据估计,全球每年艺术品和收藏品的伪造和欺诈市场规模高达6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占到了艺术品交易额的十分之一。每年由于真假、来源引发的争议、拍后不付款等现象日益突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了三十多年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还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也需要市场本身进行自我更新和调控。然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似乎从原理上解决了这一行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