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
这一年,三巨头共同掀起上市盛宴,既充满了戏剧性,又暗含了历史的必然性。大戏刚刚启幕。在这场成人礼过后,巨头们将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开疆拓土。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随着陆金所控股(简称“陆金所”)公布招股书,中国新金融领域的三大超级独角兽将齐聚资本市场。
回过头看,2017年末的那一波上市潮可以视为泡沫时代的尾声,而即将到来的这波上市潮,标志着强监管洗礼过后的新金融全面步入成熟期。
这场巨头上市盛宴,也是一场成人礼。
01
巨头的盛宴
10月8日,陆金所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文件,将以股票代码“LU”寻求在纽交所上市,承销商包括高盛、美银证券、瑞银、汇丰、平安证券(香港)等。
按照此前市场传闻的20亿至30亿美元融资规模估算,陆金所有望成为美股市场迄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这让今年四季度的新金融上市潮变得圆满。就在上月,蚂蚁集团与京东数科先后递交上市申请。如无意外,新金融三巨头将很快齐聚资本市场。
根据《2020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以行业排名来看,蚂蚁集团以1万亿人民币市场价值位居首位(金融科技分榜第1),陆金所以270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4(金融科技分榜第2),京东数科以1300亿元位居第12(金融科技分榜第5)。
按照目前市场预估的融资规模,三巨头合计募资将超过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堪比当年国有大行的上市盛宴。
众所周知,在2017年四季度,亦曾有过一波新金融上市潮,彼时的主角是草根创业公司,虽然最终完成IPO的企业并不少,但其含金量较本轮不可同日而语。
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逐渐明朗,行业环境日趋规范,以三巨头为代表的头部新金融平台,在整肃之后越变越强,推动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这恰恰是新金融走向成熟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场上市盛宴,可以视为中国新金融的一场成人礼。
02
陆金所有何不同
目前,陆金所的主要业务包括科技驱动下的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服务,分别由平安普惠和陆金所(lu.com)运营。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陆金所的累计借款人数为1340万人,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近7成用户为小微企业主;财富管理平台注册用户数达4470万人,活跃投资客户数达1280万人,客户资产规模达3747亿元。
在商业模式上,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为陆金所的核心收入,主要包括零售信贷服务费、理财交易和服务费。2020年上半年,这部分收入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61.9%升至83.5%。
从业绩来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的营收分别为278亿元、405亿元、478亿元、2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27亿元、135.76亿元、133.17亿元、72.72亿元。2017年-2019年,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接近50%。
现阶段,陆金所的营收规模与蚂蚁存在一定差距,较京东数科更胜一筹。不过,相比其他两大巨头的业绩起伏,陆金所展现出了更为稳定的盈利能力。
据奥纬咨询(Oliver Wyman)统计,在所有新金融平台中,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业务排名第二,财富管理业务排名第三。前有蚂蚁集团,后有京东数科,陆金所想要更进一步,压力显而易见。
然而,如果仔细考察陆金所的业务结构,会发现它并非没有机会。
陆金所不太一样。与蚂蚁、京东数科等纯线上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陆金所的线上线下渠道整合能力,以及依托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可以满足更复杂、更高额度的金融需求。
举例来说,在陆金所的财富管理业务中,近75%理财资产来自中产富裕人群——投资规模超过30万元的客户,并且资产100万以上的客户占比达到46.7%;目前其人均用户持有资产规模为2.93万元,是蚂蚁集团平均每用户8000元资产的3倍多。
概言之,蚂蚁和京东的主战场在线上,更聚焦普惠群体;陆金所采取的是错位竞争策略,线上线下相结合,更聚焦中产及以上人群。